【史海回眸】90年前,美国主动与苏联建交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2023年11月16日,美俄外交界迎来一个特殊的日子:美苏建交90周年。而此时,两国“正在经历一场严重的关系危机”,俄罗斯副外长谢尔盖·里亚布科夫甚至发出两国可能断交的警告。但里亚布科夫也表示,俄罗斯目前并不打算与美国断绝外交关系。在历史上,美苏曾有过盟友关系和兄弟情谊。双方互通贸易,战时互相帮助,成就一段佳话。
65%美国报纸支持与苏联建交
苏俄内战1922年结束后,美国官方对苏俄取长期不予承认的政策,但美国民间层面却取过救济苏俄灾荒的行动,一些美国企业家和外交官也试图与苏俄建立联系,出售拖拉机等。不过这种接触是短暂的,范围也小,其产生的影响难以抗衡美国国内政界、舆论的保守势力。
1929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打破了美国人自得其乐的生活,国内外市场凋敝,工厂大量倒闭或开工严重不足,失业情况严峻,金融市场混乱。经济危机带来了严重的政治危机,美国工人***,争取各种权利的斗争此起彼伏。怎样摆脱经济危机,进而摆脱政治危机,是美国执政者优先考虑的问题。
苏联方面,截至1928年,其工业产值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1/8,重工业只占工业比例的39.5%。经过1928—1932年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苏联经济得到很展,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如严重缺乏资金、技术和人才。
美国过剩的恰恰是苏联缺乏的,双方有很强的互补性。美苏之间并没有产生过于激烈的冲突,美国国内不少个人、团体展现出越来越强烈的承认苏联、与苏联建交的愿望:1933年,“美苏关系委员会”向1139家报纸发出询问——是否承认苏联?结果65.6%表示支持,7.5%表示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只有26.9%表示反对。先前的意识形态分歧在日益加剧的政治、经济危机面前,显得有些微不足道。如此,在复杂的背景下,美国作为当时最后一个没有与苏联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资本主义大国,与苏联开始接近。
建交前夕一波三折
1933年3月,富兰克林·罗斯福成为美国总统。他上台后顺应民意,着手与苏联沟通。1933年8月,国务卿赫尔、助理国务卿R·沃尔顿·摩尔等人以书面形式提出建议。他们一致认为,要控制住由莫斯科领导的美国共产主义活动,解决掉此前一直未能解决的沙俄欠债问题,要求苏联保障在苏美国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和宗教权利等。
他们的态度被认为是消极、保守的,于是罗斯福起用亲信亨利·摩根索等人。他们与苏方代表交流,提议罗斯福给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米哈伊尔·加里宁去信,要求派一名特使讨论两国之间的问题。这封信于1933年10月10日以密电发出,10月17日苏方做出肯定的回复,认为“苏美两国间不正常的状况不利于两国,而且对于整个国际形势有不利的影响”。
1933年11月7日,苏联外交人民委员李维诺夫抵达美国。谈判一开始并不顺利,苏方的策略是让美方先承认苏联,然后再谈各项争议话题,而美方不愿意一开始就失去主动权,坚持要求以相反的顺序谈判。且在后面的谈判中,双方就在苏美国益保障、苏联支持美共等问题上产生很大意见分歧,僵持不下。
白宫会面达成共识
罗斯福得知这一情况后,邀请李维诺夫直接去白宫与他会面。经过长时间的谈话,双方基本达成共识。11月16日晚,罗斯福邀请美方官员和李维诺夫到他在白宫的书房签署协议。应李维诺夫要求,又重新过了一遍协议,并对文本作了微小修改。最终双方签下了这一份具有历史意义的文件。
据《***》报道,在协议中,苏联允许在苏美国人拥有“完全的信仰自由”,美国人如在苏联受审,可以选择自己的律师。美国则“做出除了宗教方面的互惠承诺”,未偿还债务问题待以后解决。
美苏建交后,双方确实在债务问题上纠缠很长一段时间,这个状态直到苏德战争爆发才发生改变,双方开始合作,共同抗击德国***军队。美国通过《租借法案》扩大对苏联的援助,对其运送约110亿美元的战争物资。《租借法案》也受到苏方欢迎,它帮助苏联赶走领土上的德国人,加速战争结束。
作者:xinfeng335本文地址:https://www.ros-well.cn/post/3436.html发布于 -60秒前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